11月20日,教务处钱凤欢老师带着自己11月6日去成都参加第六期“高校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建设与实践”讲习营的心得——通识教育的思考,与教务处的老师们进行了分享。
钱老师从三个方面对通识教育进行了归纳,即“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也就是内涵解读、困局分析和改革路径。针对内涵解读,钱老师分享了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不同历史阶段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对“通识”二字进行了解释,即通达、贯通、融会、见识、器识、博闻,并指出“通识教育是通过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受教育者具备‘择其善而识之’的能力,成为人格健全、视野开阔、和谐发展的完整之人”。具体来讲,可以通过通识教育的产生背景、培养目标、教育方法和实施路径来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背景来看,专业化控制了本科教育,使大学成了职业学校,教育的整体性被割裂,加上实用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的负面影响,教育过分专业化、职业化,导致知识分割、视野偏狭、人格缺陷、道德危机,从而加剧了通识教育实施的必要性;从目标来分析,通识教育符合我们要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健全之人,不仅仅是职业人、工具人、狭隘人的需要;从方法论而言,通识教育是在专业学习之外,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三大知识领域的整合学习,了解本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开阔视野、健全思维,避免偏颇,学会做人;而具体的实施路径,则可通过通识课程的开设、文化氛围的塑造、课外活动的丰富等第一课堂和潜在课程进行通识教育的浸染和熏陶。

钱老师分享学习心得

会议现场(一)

会议现场(二)

热烈的讨论
通识教育开展的目的何在,困局在哪里?钱老师从“通、专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属性、社会发展需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以“钱学森之问”举例。此外,钱老师还介绍了目前“通、专”关系方面的相关学说,如通专关系阴阳说、通专关系本末说,各家各持己见,但之于教育本身应理性、客观、辩证地看待通专关系。

西南财大通识课程建设实施体系
面对通识教育的现状、困局,我们应该如何做。钱老师谈到了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思路和措施,并例举了复旦大学通识课程建设和西南财大通识课程建设的范例。
学习分享会的最后,钱老师借用讲习营专家的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通识教育的看法,即“未来并不像它过去那样发展”。建立通识教育理念,加强通识教育,改革专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应该牢牢铭记的任务,通识教育也会在期许与质疑声中走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条崭新之路。
钱老师从三个方面对通识教育进行了归纳,即“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也就是内涵解读、困局分析和改革路径。针对内涵解读,钱老师分享了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不同历史阶段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对“通识”二字进行了解释,即通达、贯通、融会、见识、器识、博闻,并指出“通识教育是通过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受教育者具备‘择其善而识之’的能力,成为人格健全、视野开阔、和谐发展的完整之人”。具体来讲,可以通过通识教育的产生背景、培养目标、教育方法和实施路径来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背景来看,专业化控制了本科教育,使大学成了职业学校,教育的整体性被割裂,加上实用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的负面影响,教育过分专业化、职业化,导致知识分割、视野偏狭、人格缺陷、道德危机,从而加剧了通识教育实施的必要性;从目标来分析,通识教育符合我们要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健全之人,不仅仅是职业人、工具人、狭隘人的需要;从方法论而言,通识教育是在专业学习之外,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三大知识领域的整合学习,了解本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开阔视野、健全思维,避免偏颇,学会做人;而具体的实施路径,则可通过通识课程的开设、文化氛围的塑造、课外活动的丰富等第一课堂和潜在课程进行通识教育的浸染和熏陶。

钱老师分享学习心得

会议现场(一)

会议现场(二)

热烈的讨论
通识教育开展的目的何在,困局在哪里?钱老师从“通、专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属性、社会发展需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以“钱学森之问”举例。此外,钱老师还介绍了目前“通、专”关系方面的相关学说,如通专关系阴阳说、通专关系本末说,各家各持己见,但之于教育本身应理性、客观、辩证地看待通专关系。

西南财大通识课程建设实施体系
面对通识教育的现状、困局,我们应该如何做。钱老师谈到了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思路和措施,并例举了复旦大学通识课程建设和西南财大通识课程建设的范例。
学习分享会的最后,钱老师借用讲习营专家的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通识教育的看法,即“未来并不像它过去那样发展”。建立通识教育理念,加强通识教育,改革专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应该牢牢铭记的任务,通识教育也会在期许与质疑声中走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条崭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