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

创新创业训练指导的几点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2015-11-30浏览次数:0文章来源: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理工学院  辛光红
       要写一篇关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方面的经验性文章,内心实为忐忑。我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中如果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离不开学校以及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面我就项目题目申报及指导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做如下总结。定有偏颇不足,恳请批评指正。
       一、 项目申报
       1.结合本学院发展整体规划,确立题目方向。符合学院发展规划的题目一般都会受到学院领导的支持。同时,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锻炼,可以为自己的科研做积累。相应的一些项目产生的成果也可支撑学院学科建设。如《航拍飞行器设计与市场拓展》,在市场拓展中获取海南省航模协会委培资格都是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促成的。
       2.关注当期热点问题及研究领域。如结合“国家海洋战略”、“无人机的应用”等申报了《水下搜救机器人》、《航拍飞行器设计与市场拓展》两个题目。这样的题目就比较新颖,容易获批。分析2014、2015公布的创业创新项目都表现出来这一特点。即便其他学校已经有做这类的题目,也可以突出自己的特色继续申报。
       3.尽量申报应用类的题目,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针对的是本科生,一些理论研究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不现实。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申报一些实现功能的题目,而不是达到很高参数性能指标的题目。如琼州学院申报的rfid题目,把感应距离提高到20cm,(这是一个电子设计大赛的题目,要求感应距离10厘米),这样的题目对学生基础电路要求就过高。即便完成了参数要求,市面上已有感应距离在30cm的rfid,这样的失去了实用性,也不易产生成果。引用洪副校长在创新创业交流会上的讲话“我们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已有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创意就是创造了价值。
       4.提前准备,反复提炼。每年的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学院领导都会对教师做动员,鼓励大家积极申报。可是,最终申报的题目相较还是过少。所以,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及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就会发现一些有意义的题目。如《潜水搜救机器人》项目起源就是在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时看到南京工程学院做了一个水下机器人,仔细研究了他们的设计方案,觉得理工学院也可以做出来,虽然在设计实现过程中也遇到了大大小小许多困难,最终还是按设计目标完成了。同时,也要和学生多交流分享。如在看了谷歌的氦气球后发现很有创意,然后就讲给学生听,而其中有学生也有看谷歌氦气球,而且提出了他的想法:“把氦气球搭载在无人机上”,经过论证后得出结论是可行的。又如今年暑假回家发现农村网络已经比较普及,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突出。那么做一个被动式的助老终端,实现在外的子女可以通过网络更新终端的照片、查看家里的情况等功能就非常有意义。
       5.写好项目申报书。项目申报的时候有些题目是教师的科研的一部分,也有些题目是学生的创意。教师科研部分的申报书一般都比较规范,而学生写的申报书会有很多口语、表述不规范等问题。申报书的初稿可以让学生来写,但是终稿一定要指导教师修改,认为没问题再去提交。同时,每个项目会有200字的简要说明,这200字就显得尤为重要。专家评议的时候可能最主要的就是看这200字。每年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评审完会在教育部高教司的网站公布(日期大致都是10月底到11月初,2015年的已经在10月28日公布),在每个项目后面会附上这200字的介绍。可多参考国家级的题目和200字介绍如何写。
       二、指导心得
       1.放下身段,以真心换真心。指导教师要参与到项目中来,而且要作为项目成员。老师把项目当自己的一件事情用心去做,就会影响周围的学生。学生也会拿出真心来学,为项目全力以赴。这样的锻炼过程对学生非常重要。
       2.准确评估学生能力,合理划分任务。项目一开始,要准确评估学生能力,准确评估学生能力的途径是深入到项目中去,多和学生交流。每个学生的能力不一样,专业特长不一样,能准确的安排学生做其擅长的项目内容,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切忌大包大揽,不要让一个项目成员或老师自己把所有的事都做了,这样就失去了项目锻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的意义。
       3.全程参与,积极鼓励。为了题目获批,申报的题目一般都会高于学生的当前专业水准。在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能做到整体把关,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学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后适时鼓励,学生在获取了成就感后积极性和主动解决问题的动力会更足。


辛光红老师(左一)和他的学生们

辛老师指导学生
       三、两点建议
      1.鼓励不同层次的教师申报,指导教师不限于年轻教师。从国家级公布的项目名单来看,指导教师从教授到助教都有,而且并没有明显的层次分布。对比2014年、2015年国家级项目和省级项目来看。获批国家级项目的比例近30%,参照海南大学等高校,获批国家项目的数量主要取决于申报总数。 
      2.“挑战杯”与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交叉申报。“挑战杯”是最具权威性的学科竞赛,对竞赛题目要求较高。每届“挑战杯”学校都会投入相当的财力,而且“挑战杯”一般要求要有论文、专利。当年设立的“挑战杯”题目申报专利时间不足。优选上一年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挑战杯”题目,既可以有足够的资金,又可以做足项目成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