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我校在书山馆中报告厅召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交流会。此次交流会是自上学期开展专业调研以来,各学院结合学科特点阶段性地完成了行业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的经验交流,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奠定基础。党委书记、校长陆丹,校领导洪艺敏出席会议,各学院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院长助理、各专业主任(负责人)、全体教务员及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会议。教务处处长隋姗姗主持了会议。

交流会现场
根据学校的整体工作安排和会议议程,校领导洪艺敏首先就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进行说明,对专业调研的目的、要求和问题进行总结梳理。并进一步阐释了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相关要求。
接下来,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主任侯明明作《课程地图建设思路与应用设想》专题报告。候老师在课程地图应用设想上提出在专业能力课程地图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基于学生个人能力评价的能力培养方案。提出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优化教学内容、优化实践课程比重、优化实践平台设计、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等专业建设方案。接下来,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主任石丹老师做了《会计学专业行业需求调研汇报》,她从领悟、研究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学院各部门通力协作(专业、学工、办公室)、阶段性、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行业调研与课程地图构建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享。

侯明明作《课程地图建设思路与应用设想》专题报告

石丹作《会计学专业行业需求调研汇报》

讨论发言
洪副校长听了两位老师的汇报后指出,做报告的两个专业在调研中对行业需求、毕业生走向、高校人才培养情况及行业人才标准等方面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以此找到了专业能为和应为的方向,确定了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向。这也就实现了专业调研的目的为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所以我们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把行业调研的科学性问题提到重中之重。

洪校长做出工作部署
同时,就下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洪副校长做了相关部署。
第一,进一步深入的开展专业调研工作。要充分地收集现有的资料对行业做整体判断。同时,在人才标准的制定上,需要对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很多专业要尝试在旅游产业链找到位置,在这点上学校整体学科的规划是四条即旅游、文化、海洋、车辆。在这轮的十三五的规划中,实际在已有的基础上强化了整个旅游的产业链。在旅游业本科人才培养方面,不要局限在旅游管理,还需要相关专业的整合,在产业链里找到我们可为的部分。在专业方向的组合上,可以“有为”和“能为”,这也是在专业上形成特色的重要元素,所以在“旅游+”、“+旅游”、“互联网+”上多下功夫。信息的引入可以有无线的扩展,在整体的调研中需要去思考。希望各个学院和专业有思考,各专业在产业链中占多少份额,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
第二,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有三个要素即培养方向、使用规格和培养要求,这些需要进一步细分精化。培养方向要求每一个专业所瞄准的职业门类和行业,培养中如果没有细分的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上需要对方向和类型进行细分只有细分了才能更好的定位,希望各个专业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使用规格指的是在同类专业的不同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差异上,例如各个类型专业中都有管理、服务、研究人才。现在的培养目标中要在规格上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要求方面,要注意同一培养方向同一使用规格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现阶段,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更加突出以能力和素养培养为核心,但是知识一定是载体。所以培养目标一定要注重这三个要求,才能具体化到如何去组织课程、如何去评价。相反,如果培养目标宽泛那课程体系和评价会失去根基。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吻合度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三,克服人才培养的滞后性,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前瞻性预测整体人才培养方向,岗位的发展,比较好的适应岗位需求,以三到五门的课程模块调整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当社会开始变化的时候课程模块随之变化,不会改变整体的大的结构,以方向性课程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变化需求。通过学生的选择来形成新的组合,适应学生个性的需求。所以人才培养目标的地位是构建具有弹性和灵活的课程体系的关键。
第四,提炼和整合课程资源,做好课程设计,并对新一轮专业调研的进度提出要求。当从岗位中找到能力后,如何根据目标进行组合和整合。如何根据课程构建少而精的原则来构建课程体系。洪副校长建议,关注教育组织课程中的基本原则即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知识最有教育价值”,最有教育价值的知识是我们课程体系中必须要考虑的,提炼和整合课程很关键,如果一门课程能培养多种能力是最好的,但是也有多门课培养一种能力的情况存在,所以课程的选择要学会加法和减法,需要团队合作,要求要多开展专业教研活动。她强调,构建课程体系,新一轮专业调研在四月底要完成,五月中旬要拿出基本的课程设计, 整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在六月初最终完成。

陆丹校长鼓舞教师们再接再厉
党委书记、校长陆丹首先感谢侯明明老师、石丹老师的专业报告分享和踊跃提问参与讨论的老师们。他提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的课时安排、培养定位及目标能力要求和开课的具体要求。通识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基本素养,由共同基础课、通识核心课和第二课堂构成;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核心能力,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和综合实践的基础上,应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促进多方向、多渠道的就业模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作为培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在专业入门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理论课和创业实践课的合理规划。
对于一些老师就新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出的疑惑,陆丹校长回应,大学的人才培养必须和社会对接,这也是政府已经意识到的问题,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变迁、经济发展新业态的形势,在专业方向上的知识点和实践能力要继续研究和开发,尤其是核心课程的设置要慎重应该瞄准地方、瞄准行业,既注重大学生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也要注重其职业发展和创业能力的强化。其次,我们要注重方案的可延续性,整体的服务面向和自己的专业特色都要兼顾,在能力上落实,在专业方向的知识点上要扎实。毕竟很多问题需要地方高校结合本土需求去完成。这就是应该思考和关注的方面。
陆校长鼓励大家在接下来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专业主任要提高重视程度,重新审视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突破点。充分发挥干部的引导和帮带作用,提高自己的干部履职能力。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要通过自我培训和相互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专业发展的认知和规划。他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实就是解决专业领域学术问题的学术训练,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用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专业认知,我们的行业认知和经验来解决专业里面问题的学术训练,还没有离开学术范畴还在“道”之内,希望大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继续坚持我们的大学情结和教育情怀。

交流会现场
根据学校的整体工作安排和会议议程,校领导洪艺敏首先就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进行说明,对专业调研的目的、要求和问题进行总结梳理。并进一步阐释了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相关要求。
接下来,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主任侯明明作《课程地图建设思路与应用设想》专题报告。候老师在课程地图应用设想上提出在专业能力课程地图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基于学生个人能力评价的能力培养方案。提出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优化教学内容、优化实践课程比重、优化实践平台设计、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等专业建设方案。接下来,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主任石丹老师做了《会计学专业行业需求调研汇报》,她从领悟、研究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学院各部门通力协作(专业、学工、办公室)、阶段性、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行业调研与课程地图构建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享。

侯明明作《课程地图建设思路与应用设想》专题报告

石丹作《会计学专业行业需求调研汇报》

讨论发言
洪副校长听了两位老师的汇报后指出,做报告的两个专业在调研中对行业需求、毕业生走向、高校人才培养情况及行业人才标准等方面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以此找到了专业能为和应为的方向,确定了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向。这也就实现了专业调研的目的为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所以我们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把行业调研的科学性问题提到重中之重。

洪校长做出工作部署
同时,就下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洪副校长做了相关部署。
第一,进一步深入的开展专业调研工作。要充分地收集现有的资料对行业做整体判断。同时,在人才标准的制定上,需要对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很多专业要尝试在旅游产业链找到位置,在这点上学校整体学科的规划是四条即旅游、文化、海洋、车辆。在这轮的十三五的规划中,实际在已有的基础上强化了整个旅游的产业链。在旅游业本科人才培养方面,不要局限在旅游管理,还需要相关专业的整合,在产业链里找到我们可为的部分。在专业方向的组合上,可以“有为”和“能为”,这也是在专业上形成特色的重要元素,所以在“旅游+”、“+旅游”、“互联网+”上多下功夫。信息的引入可以有无线的扩展,在整体的调研中需要去思考。希望各个学院和专业有思考,各专业在产业链中占多少份额,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
第二,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有三个要素即培养方向、使用规格和培养要求,这些需要进一步细分精化。培养方向要求每一个专业所瞄准的职业门类和行业,培养中如果没有细分的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上需要对方向和类型进行细分只有细分了才能更好的定位,希望各个专业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使用规格指的是在同类专业的不同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差异上,例如各个类型专业中都有管理、服务、研究人才。现在的培养目标中要在规格上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要求方面,要注意同一培养方向同一使用规格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现阶段,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更加突出以能力和素养培养为核心,但是知识一定是载体。所以培养目标一定要注重这三个要求,才能具体化到如何去组织课程、如何去评价。相反,如果培养目标宽泛那课程体系和评价会失去根基。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吻合度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三,克服人才培养的滞后性,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前瞻性预测整体人才培养方向,岗位的发展,比较好的适应岗位需求,以三到五门的课程模块调整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当社会开始变化的时候课程模块随之变化,不会改变整体的大的结构,以方向性课程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变化需求。通过学生的选择来形成新的组合,适应学生个性的需求。所以人才培养目标的地位是构建具有弹性和灵活的课程体系的关键。
第四,提炼和整合课程资源,做好课程设计,并对新一轮专业调研的进度提出要求。当从岗位中找到能力后,如何根据目标进行组合和整合。如何根据课程构建少而精的原则来构建课程体系。洪副校长建议,关注教育组织课程中的基本原则即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知识最有教育价值”,最有教育价值的知识是我们课程体系中必须要考虑的,提炼和整合课程很关键,如果一门课程能培养多种能力是最好的,但是也有多门课培养一种能力的情况存在,所以课程的选择要学会加法和减法,需要团队合作,要求要多开展专业教研活动。她强调,构建课程体系,新一轮专业调研在四月底要完成,五月中旬要拿出基本的课程设计, 整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在六月初最终完成。

陆丹校长鼓舞教师们再接再厉
党委书记、校长陆丹首先感谢侯明明老师、石丹老师的专业报告分享和踊跃提问参与讨论的老师们。他提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的课时安排、培养定位及目标能力要求和开课的具体要求。通识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基本素养,由共同基础课、通识核心课和第二课堂构成;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核心能力,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和综合实践的基础上,应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促进多方向、多渠道的就业模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作为培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在专业入门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理论课和创业实践课的合理规划。
对于一些老师就新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出的疑惑,陆丹校长回应,大学的人才培养必须和社会对接,这也是政府已经意识到的问题,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变迁、经济发展新业态的形势,在专业方向上的知识点和实践能力要继续研究和开发,尤其是核心课程的设置要慎重应该瞄准地方、瞄准行业,既注重大学生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也要注重其职业发展和创业能力的强化。其次,我们要注重方案的可延续性,整体的服务面向和自己的专业特色都要兼顾,在能力上落实,在专业方向的知识点上要扎实。毕竟很多问题需要地方高校结合本土需求去完成。这就是应该思考和关注的方面。
陆校长鼓励大家在接下来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专业主任要提高重视程度,重新审视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突破点。充分发挥干部的引导和帮带作用,提高自己的干部履职能力。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要通过自我培训和相互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专业发展的认知和规划。他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实就是解决专业领域学术问题的学术训练,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用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专业认知,我们的行业认知和经验来解决专业里面问题的学术训练,还没有离开学术范畴还在“道”之内,希望大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继续坚持我们的大学情结和教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