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

《旅游市场营销》小班上课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6-04-25浏览次数:0文章来源: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国际酒店管理学院 鲍富元      小班上课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形式,与传统的班级上课相比,不仅人数偏小,有40人左右,重要的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旅游市场营销》作为国际酒店管理学院推荐的小班上课试点课程之一,依托13级喜达屋人才班进行试点尝试。从课程建设的目标而言,更多的是立足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国际酒店管理学院的专业更为贴近实践应用,课程设置是对应于特定的岗位群和相关的能力、素养。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旅游企业营销问题的能力和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在小班授课中,需要认真思考并设计教学内容、活动、授课形式与手段。传统的教学是以内容讲授为主线条,配以少量的学生参与和讨论、作业展示等。但讲授的理论内容过多,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到的不多,且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兴趣不足,甚至对基本的行业发展动态和时事都缺少关注,更缺少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基于小班上课试点改革的主要目标,该课程大胆进行了如下的创新构思和实践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传统角色
     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更多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极大影响了课程效果,而难以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因此,观念上必须扭转和突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做好引导和设计,相应地将知识讲授切换为具体的理论应用与分析。具体可以有:理论知识的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案例导入及讨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开展互动交流的教学项目,老师发挥引导、点评、分析和组织的作用。就我个人而言,任教近8年,在多次担任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后,对该课程的知识体系、理论内容等有了较为熟悉的把握。但自己内心对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满意,具体表现在:(1)自己讲解多,学生参与互动少;(2)课件内容丰富,但学生兴趣不够;(3)学生仅关注期末考试,对平时作业不重视;(4)课后学生反映对能力提升帮助有限。反思后,深刻认识到还是自身教学观念没有彻底改变,依然是以自己为中心,没有认识到学生是主体,对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应用薄弱。而值此小班上课试点改革之际,有幸参与进来,起初内心忐忑,不知道是否能顺利完成。但在学校给予班级规模、配套政策等多项支持后,自己有信心主动思考和开展课程的改革,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深感和之前有极大的不同,并收获颇多,同时还需要继续交流总结和不断提升完善。
 

鲍富元老师在做指导      二、精选教学内容,突显能力培养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现代营销意识和应用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设计市场调查问卷、分析营销环境、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市场细分、设计策划新产品、撰写促销策划书、进行广告策划与分析。为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课程的梳理,精选部分重点章节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并根据不同的具体目标而设计不同的作业形式,详见表一。

         (1)对营销意识和观念的理解,采取自学为主、老师补充的形式,组织学生课前预习和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老师上课提问,一方面了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教材主要内容的学习程度,另一方面,训练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
      (2)对问卷设计的能力要求,则采取分组的形式,有问卷设计组与问卷修改组,前者是负责设计一份新的问卷,后者则是从老师提供的已有问卷中选取1份进行修改完善,对完成的任务,在课堂组织成果展示、师生点评和成绩鉴定,并评出最高分的小组,以调查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同时,将老师的课题带进课堂,结合老师所做过的调研问卷“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学生感知的ipa分析”,先主动提出该主题,让同学们积极思考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有哪些方法可以利用,什么是ipa分析法等,逐步引导学生将调研主题、问卷题目、分析方法等贯穿在一起,既让学生熟悉了该分析方法,也对问卷设计的思路有了明确理解。
      (3)对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细分等理论内容,适宜做课程小论文的撰写。但学生之前对论文的撰写缺少基础,因此,有必要从最基本的资料查询、文献下载、文献阅读谈起,且适量的文献阅读和思考是写小论文的必然环节。安排每位同学至少阅读5篇和课后小论文有关的文献,并构思自己的研究框架。恰逢此时,该班级也在选择毕业论文的老师和做开题报告,学生对该部分的兴趣较大。但论文的专业性偏强,真正能仔细阅读完5篇文献的同学不多,为保留学生初步写论文的自信,首次要求小论文篇幅不低于1500字,第二次增加到2500字。同时,完整的小论文,还需要中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在论文的形式方面,数据、图表等更具说服力,对这些方面的说明也使学生认识到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作业质量。通过两次小论文的练习,学生大致对课程小论文的概况有所熟悉,但高质量的论文依然需要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训练,学生也提出以前的课程论文作业,缺少老师系统的指导和训练。此外,在写作中,能明显感受到学生对行业领域的关注较弱,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外阅读对专业书籍的涉猎几乎是一片空白,专业的理论素养极为欠缺,对专业书籍的兴趣和了解亟待提升。凡事开头难,先从相对容易的办法开始,布置每次课轮流有该班的2名同学为大家讲解自己本周内最关注的旅游时事动态,说明自己的看法和思考,限时3分钟。此举一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动态和业界发展的习惯,另一方面,锻炼他们观察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次的尝试后,发现我们的同学对该活动持有一种较强的兴趣,并能抓住热点、重点问题,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例如具体分析的有:旅游安全影响、旅游市场秩序原因、旅游企业并购行为分析、旅游新业态发展、旅游市场定位、品牌分析等。通过该教学项目的加入,学生对身边的旅游动态的兴趣得到激发,当他们切身感觉到周边有很多有趣的旅游现象和问题时,会主动思考分析,形成自己判断,也促进他们反思这些现象背后的理论依据和支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创造条件。
      (4)对于新产品策划、促销策划撰写、广告设计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意的能力,作业训练适合采取应用型的形式。例如对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培养,组织学生课后分组设计“爸爸去哪儿”、“我们穿越吧”、主题餐厅等,并在课堂讲解自己的作品,能从课堂的表现中看出他们的积极性高。但在给学生布置该任务之前,需要老师前期的引导,通过腾讯产品创新的案例来总结如何去思考产品的持续发展,并结合餐厅开发的实例,说明成功开发一家新餐厅的基本步骤。在学生对此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再开始课后的作业。后续类似的促销策划撰写、广告设计与分析的练习,也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三、考核引导变革,激发学生动力
     合理的考核机制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安排,该课程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各占50%。适当加大的平时作业,使得学生对平时的训练引起重视,平时考核采取自评、同学点评、老师点评的综合机制,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同时期末考试的内容也是以平时训练的内容为主,采取开卷的形式进行考核,题型均为开放式的应用型题型,淡化纯理论知识的记忆,避免期末突击式的临时抱佛脚,而突出能力培养的考核。
      四、总结
     课程围绕能力培养的目标为导向,在精简内容、形式变革的基础上,尝试了大胆的改革,但是仅仅局限于校园里面的模拟,与真实的实践应用尚有差距。旅游行业的营销部门涵盖多个细分岗位,要求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养有区别。未来的课后作业的练习将更多地以实际企业的真实性作为依托展开问题的分析和项目任务的协同完成。同时,邀请旅游企业的营销工作人员走进课堂,讲授相关的职场感受与经验,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经验,更好地认识营销工作的本质。总之,小班上课仍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老师也在积极摸索更为合适的教学模式,它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求师生从观念上、意识方面做出较大调整,采取更为有效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