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文化寻根课程”社会实践调研经验交流分享会在书艺馆二号报告厅举行。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校长助理陈博、新文科发展处副处长朱翼宇、外国语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旅业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的教师及学生代表,以及新文科研究发展处相关人员出席此次座谈会。
会议伊始,学生代表对文化寻根课程社会实践调研情况进行汇报。人文学院郑宇同学通过实地考察全面介绍了《路桥灰雕》的调研情况。外语学院余忱锴同学分享了《浙江地区方言使用与传承情况》的调查报告。艺术学院马新雨同学则汇报了《柘城县农村自建房样式变化》的调研成果。此外,信智学院周益存同学、管理学院吴高豪同学、音乐学院陈兮晗同学、旅游学院黄羽同学也分别提交了题为《河北太行水镇调研》《浙江南部地区宗祠调研》《龙港方言调研》《海南屯昌宗祠调研》的报告。
会议研讨环节,陈博校长助理发表讲话。他首先对所有参与活动的师生表示感谢,并表示,通过听取汇报,深刻感受到学生们在调研过程中的热情和成果的丰富性。他还注意到在场的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年级,这正是人生中最具活力和可塑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同学们应该培养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能力,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强调文化寻根课程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更是对个人价值观和自我认知的深化。文化寻根课程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加深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所处文化环境的认知。在这一基础上,鼓励同学们进行文化创新,从而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陈博校长助理在谈到社会实践调研时特别强调,同学们应该学会运用数理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并掌握数字化技术,例如视频制作等,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他鼓励学生们将这些现代技能与传统文化研究相结合,以创新的方式传承和发展文化,同时为个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后,各学院老师也分享了他们对“文化寻根课程”社会实践调研的看法和建议。王培老师介绍了外国语学院开展“文化寻根课程”社会实践调研的经验。
艺术学院姜现甲老师认为“文化寻根”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高中到大学的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有基础性的认知。人文与传播学院的王宇老师强调,课程的初衷是帮助同学们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并在大学生活中学会避免与他人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发生冲突。她指出,个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困难和挫折,以及文化冲击带来的挑战。因此,课程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坚定,培养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他人以及不同的文化。王老师希望这一系列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旅游学院的陶鹤顶老师认为,文化自觉意味着作为文化使用者,我们应当了解文化的起源,适应当代文化发展的方向,并在未来发展中培养文化自信,进而有效地进行文化创新。她强调,在完成课程作业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深入挖掘和理解文化的本质,包括它从何而来,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文化,以及如何在未来对文化的精华进行再创造。陶老师认为,这正是“文化寻根课程”的意义所在。音乐学院的钱圣杰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指出许多地方传统器乐正逐渐消失,了解传统音乐的学生也在减少。他提到,通过“文化寻根课程”,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重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了解民族的传统音乐。钱老师认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认同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会议最后,由新文科研究发展处副处长朱翼宇宣读文化寻根课程社会实践调研优秀学生名单,并颁发证书。
本次座谈会的召开,增进师生们对“文化寻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为文化寻根课程的持续深化与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为未来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